導語: 騰訊的小程序好,還是百度的好?是該跟著微信走,還是該學百度做開放環境?隨著兩家各自推出不同版本的小程序,這些爭論在技術界也日漸熱烈。不過有心人的目光卻越過平臺
騰訊的小程序好,還是百度的好?是該跟著微信走,還是該學百度做開放環境?隨著兩家各自推出不同版本的小程序,這些爭論在技術界也日漸熱烈。不過有心人的目光卻越過平臺之爭而看到更長遠的未來:小程序,會不會成為國產廠商真正走向操作系統的前夜?隱約間這個前景令很多人振奮。小程序本身當然不能跟操作系統相提并論,給用戶的感覺也完全不是一回事兒,但在懂技術的開發者們看來,小程序如果能做得成功,帶來的最重大成果就是得到一個生態系統,那么距離做操作系統恐怕就不會太遙遠了!

想做操作系統,最關鍵的資源還不是技術本身,而在于能否建立起一個生態系統,把用戶、開發者(尤其是后者)凝聚在一起。而小程序,在程序員們眼里看來,正在越來越接近這個目標----把各行各業、各個垂直領域的開發者集合到這個語境里,形成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。盡管BT兩家都不明說但大家心里有數,一旦這個生態系統成熟起來,想要他們不做操作系統都難吧?騰訊的小程序推出才不過一年多時間,百度的版本甚至剛剛露面,但在市場上已經有人拿這兩家與安卓和蘋果進行類比了。這真是個有意思的現象。
痛定思痛的國產操作系統---生態才是關鍵!
兩三個月前,中興事件正是炒得最熱的時候。除了國產芯片外,國產操作系統同樣是熱議話題,這兩者實際上是綁在一起的。無數業內人痛苦地回憶起當年失敗的往事,“閑花照水錄”的中關村才女梁寧,一篇回憶錄更是讓人唏噓。
她的萬言長文用一句話概括,就是國產芯+國產系統當年之所以會失敗,比技術更重要的原因,是因為缺乏一套“生態系統”。沒有這個生態,孤零零的芯片和操作系統是生存不下去的。這話已經不需要再多解釋,歷經這么多年互聯網經濟高速發展的國人,已經有了深刻體會。
生態,小程序的碩果
碼農們一定還記得,去年初張小龍四出演講為小程序的出生苦口婆心做宣傳的情景,轉眼一年半過去,今天的小程序哪里還需要推廣?現在創投基金面試創業者的時候,第一句話就是“給我看看你的小程序”。小程序早已成為應用標配。
2018年7月,小程序已經發布了超過100萬個。150萬開發者 + 5000多個第三方開發平臺正活躍在市場上。

更令人振奮的還是小程序對各行各業的滲透:上線16個月以來,騰訊的小程序已經覆蓋了包括民生、交通出行、金融、旅游、酒店管理、游戲等等所有你能想像得到的場景中----這才是最關鍵的,有了生態就有了一切。
像不像安卓與蘋果之爭?
騰訊的小程序在迅猛發展,百度當然不會甘居人后。百度曾于4月份嘗試著上線了自己版本的第一個小程序,隨后在7月4日開發者大會上正式發布百度智能小程序。
一年多來,已經習慣了把小程序跟微信放在一塊兒說事的碼農們,突然發現小程序其實并不需要跟誰綁在一起,這讓他們有點興奮。
百度的小程序的特點就在于開放性。這個版本的小程序不但能在百度APP上運行,而且貼吧、百度地圖都行。另外,還能在各類外部瀏覽器、嗶哩嗶哩、58同城等App上使用。目前已經發布了的百度小程序還包括愛奇藝視頻、攜程旅行、長隆AR動物園、蘇寧易購等。百度小程序這種開放的架構帶來的流量效應,與微信版本的小程序相比毫不遜色。要知道,僅僅百度搜索本身每天響應的搜索請求就高達60億次。

這跟騰訊小程序與微信牢牢捆綁的情況截然不同。當然,兩家不同的做法其實并無優劣區別。百度依靠開放環境讓小程序得到更多流量,而騰訊的微信本身就是龐大的流量池,不同的應用邏輯各有各的長處。
市場上已經頻見這樣的類比:騰訊的小程序環境很想蘋果iOS,而百度的只能小程序卻更像安卓的開放環境。這個類比確實很有道理,最終到底誰能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,還是交給市場本身去決定吧。
百度與騰訊這場小程序大戰,其結果必然是培育起龐大的開發者生態,我們希望這個生態能夠成為國產系統生存發展的良好土壤。
溫馨提示:這篇文章沒有解決您的問題?歡迎添加微信:13712967640,有微信小程序專業人員,保證有問必答。